在絢爛多彩的鐵路花海中漫游,在充滿工業風的咖啡廳內小憩,在船錨、吊鉤、路軌兩用車等老物件前拍照。秦皇島港口工業旅游區內游人如織,人們聽海觀潮、慢節奏游玩,松弛感拉滿。
“既有工業美學,又有潮流文化,不僅能欣賞美景,還能感受歷史。”在秦皇島港口工業旅游區內,游客寧爽一句評價,道出了這里的獨特魅力。
昔日機器轟鳴的煤炭碼頭,如今變身成為游客爭相打卡的熱門地,這樣的轉變并非偶然。
據秦皇島港股份有限公司“雙創”辦公室項目管理員李德圣介紹,自2017年起,秦皇島港便主動推進轉型升級與功能布局優化,通過老舊建筑改造、大規模綠化工程,讓百年大港的歷史文化底蘊與現代創新元素深度碰撞、融合,最終使老碼頭蛻變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。
據了解,作為中國近代最早自主通商的港口之一,秦皇島港是河北487公里海岸線上的一顆明珠,即使在轉型過程中,其核心運輸功能依舊強勁,日均吞吐煤炭近50萬噸。而在保障運輸能力的同時,港口對生態環保的追求從未停歇。
據秦皇島港股份有限公司衛生環保部經理蔡志恒介紹,港口從運煤列車進港到貨輪出港,將先進的環保技術應用于“卸、堆、取、裝”全生產過程,讓煤港實現“一塵不染”。
蔡志恒補充道,除了綠色轉型,智慧化建設也是秦皇島港升級的重要方向。港口通過打造智慧運營中心、智慧生產調度平臺、智慧安全監管平臺和智慧環保監控平臺,將人工智能、大數據、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全面融入工業生產。
“我們通過裝卸設備全流程智能化改造升級,實現由‘有人操作’向‘無人干預’、由‘單機無人’向‘多機協同’的重磅升級?!鼻鼗蕧u港股份有限公司技術設備部高級經理周偉介紹,如今,港口廣泛使用四足仿生機器人、智能清掃機器人、水下機器人等“數智創新”產品,讓電煤運輸更通暢、更高效、更安全。
綠色與智慧的雙重轉型,讓百年煤炭港口煥發勃勃生機。2024年,秦皇島港灣區成功入選全國第三批美麗海灣。如今,秦皇島港以海灣為紐帶,串聯起生態、產業、人文協同發展的鏈條。
“港口不僅給我們帶來了優美愜意的親海環境,還讓城市發展更有活力,提升了我們市民的幸福感?!鼻鼗蕧u市民蔡建萍的評價,正是港口轉型惠及民生的生動體現。
李德圣說,目前秦皇島港“生態改善—富民強市—海灣更美”的良性循環正加速形成。未來,秦皇島港將繼續推進智慧化與綠色化轉型,厚植生態環境底色,讓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同頻共振。(諶詩雨 肖光明 李洋)